出色的学霸是一样的,平庸的学渣却各有各的不同。
高考考试成绩揭晓后,荣登榜首的那些其他人家的孩子,真是羡煞大家这类围观的爸爸妈妈。
看着自己家里娃写个作业都要抓耳挠腮、左顾右盼、东张西望的不争气样儿,恨铁不成钢的老父老母们,很难隐藏内心极度失望的落差,忍不住掐腰跺脚怒吼道:“瞅瞅其他人家的孩子!”
这世上没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无缘无故的恨,更没无缘无故的状元。
假如细心察看,大家终将发现:
那些金光闪闪的其他人家孩子背后,都站着沉默铺路的其他人家爸爸妈妈。
01
730分。
这是广西理科状元杨晨煜获得高考考试裸分成绩。
这个长相不输明星的状元,数学、英语都是满分,创下高考考试规范恢复41年来广西最高分的记录。
杨晨煜
同意采访时,杨晨煜随手展露出来的才艺,都叫人忍不住尖叫:
羽毛球、书法样样精通,足球也踢得贼好,小时候就不喜欢看幼稚肤浅的动画片,唯独对客观理性的纪录片情有独钟。
杨晨煜的书法
看着他的访谈,忍不住叫人生出如此的错觉:
目前的学霸都是学霸体质、偶像颜值么?不只帅而矫健,而且聪而秀美!
直到看到杨母亲同意采访时一段轻描淡写的话,大家才了解了自己家里娃和她家娃的差距。
“必须要在孩子没自主考虑能力的时候,监督培养习惯。监督的过程非常痛苦,你得无时无刻监督着他,注意着他,但定型将来,后面的路就好走了。”
老话说:“三岁看大,7岁看老。”心理学有种看法:6岁以前的童年,影响人的一生。
由于生计和忙碌,由于懈怠和疏忽,包含我在内的不少爹妈,在孩子7岁上小学前,比较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打着“他还是个孩子”的旗号,两手一摊将孩子甩给年迈的爸爸妈妈。
什么早睡早起,什么认真专注,什么伴随引导,什么准时纠正,没有的!不在乎的!没关系的!
等孩子上学,问题愈加多,脾气愈加大,狡辩愈加厉害,反抗愈加激烈,大家想再去监督他培养习惯,就难免每天上演鸡飞狗跳的家庭悲剧,也需要刮骨疗毒的悲壮勇气。
出来混,早晚要还的。生不养,注定要苦的。这真相,真是扎心又闹心。
02
613分。
这是诗词才女武亦姝的高考考试分数。
上海高考考试满分是660分,613分位居第65名,可以说很厉害了。
武亦姝
更厉害的,是诗词大会走红后,上北大还是上清华,一度是吃瓜爸爸妈妈替武亦姝操心的两难选择:高中二年级时,她就收到了北大自主招生的橄榄枝,高中三年级时,她又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。
在争夺流量和出名趁早的年代,爸爸妈妈在武亦姝高中一年级获得诗词大会总冠军最红的时候,将不少媒体和模特公司拒之门外,关闭手机和女儿一块消失在公众视线,全心全意备战高考考试。
武亦姝和爸爸
两年后,清秀淡雅的武亦姝,以2019年上海考生的身份,第三出目前公众视线,交出的依旧是一份金灿灿的答题。
武亦姝曾坦言,储备常识没捷径,无论是2000首古诗的烂熟于心,还是名篇经典的手到擒来,都是一句一句背下来的。
在不少孩子沉浸于娱乐泡沫和网游时,她受自律好学的爸爸妈妈影响,沉迷于王国维的《人间词话》、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、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,被李白的浪漫率性、陆游的热忱有趣、苏轼的豁达豪放深深折服,获得内在丰盈,看见更大世界。
武亦姝的爸爸是知名律师,母亲是美术教师,她家到处都是书,爸爸妈妈读,她也读。一家人常常在一块玩成语接龙的游戏,哪个输了哪个做家务,学习是玩,玩也是学习。
武母亲说,真的的教育,从来不是点石成金、立地成佛的方法,而是一段春风化雨、自然无为的过程。
看到这里,不知多少爸爸妈妈会和我一样自惭形秽。
大家整日刷剧玩手机,却指责孩子有上网成瘾问题;大家一年不翻三回书,却批评孩子学习不专注;大家自己都没完整地读完四大名著,却嫌弃孩子不需要功念书;大家整日被名利和物质魅惑,却嘲笑孩子面对得失没办法淡泊……
大家全然忘记了,面对那个小人儿犯下的种种错,大家之所以这么恼火,不过是他让大家看见了自己长久存在且不愿修正的丑陋和懒惰。
孩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,镜子映照出的,不是其他人恰是爸爸妈妈。
03
713分。
这是山东理科状元张圣一的成绩。
张圣一也是上知天文地理,下晓古今中外的学霸。他钢琴、书法、绘画样样在行,屡次在全国性竞赛中拿到大奖,曾荣获山东出色学生、山东三好学生、山东新年代好少年等称号。
张圣一
张圣一高考考试夺冠后,他的爸爸妈妈讲了如此两件小事:
在儿子上婴幼儿园之前,为了训练孩子的体格和耐力,母亲天天都领着孩子从家步行去新华书店,每天这样。
从画本和故事书慢慢看起,儿子对文字的敏锐性逐日增加,婴幼儿园阶段就认识了小学阶段的所有汉字,拥有独立看书的能力。
张圣一的爸爸说,他的书桌就对着儿子的学习桌,父子同读,互相探讨。儿子在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时,已自学完了大学高数。
张圣一和爸爸妈妈。
独立、坚持、努力、自律,这类是张圣一身上的出色品质,也是他爸爸妈妈身上的修为厚德。
同样是爸爸妈妈的大家,说要早起,坚持三天就偷懒舍弃;说要看书,打开第一页,就没再看过第二页;说要戒烟,坚持一周忍不住复吸;说要管理健康,这边发完毒誓那边偷偷喝酒撸串……
大家做的这所有,孩子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在大家斥责他屡教不改时,他用鄙夷和抗拒反击:你一个人都只说大话,凭什么让我说到做到?!
大部分爸爸妈妈最易犯的错,就是把自己办不到的事情,强加到孩子身上,让孩子在不听话中一步步站到自己对立面。
04
498分。
这是我一个亲戚家孩子的成绩,低于河南一本理科线3分。
“我没资格批评孩子没考好。”亲戚说,儿子3岁前,被他扔到乡下爷爷奶奶家,他和媳妇在县城上班,一周或1月才回家一次。
孩子3岁到9岁,他调到邻县上班,从来没检查过孩子一次作业,也没参加过孩子一次父母会。
后来,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,媳妇要上班要照顾老二,老大全都指望爷爷奶奶照顾。
初中三年级时,孩子迷上打游戏,还逃学出走了七八天,由于成绩乱七八糟,差点辍学。他生气地把儿子找回来,拿起皮带要抽孩子时,孩子恶狠狠地看着他说:
“你有哪些资格打我?你安心地陪过我一天吗?你给我买过一本复习提纲吗?你关心过我为何愈加退步吗?你不配当我爸!”
亲戚说,那一刻,他傻了,缓缓地放手皮带,蹲在地上抱着头说不出话来。
也就是从那天起,他开始有意识地抽出时间陪儿子。但,因为之前的学习漏洞太多,之前积累的不好的习惯太深,陪读和纠正很举步维艰。
即使这样,那个高中一年级时只考200多分的孩子,还是在爸爸妈妈的接纳和鼓励中,获得了一点又一点进步,并在高考考试时考出了高中三年级以来最好的成绩。
“为人爸爸妈妈也一样,当年自己偷得懒,都成了后来陪读作的难。高考考试就像这生活中的所有考验,努力和运势、奋斗和天分、资源和背景,都尤为重要。
但最非常重要的,是爸爸妈妈和家庭给孩子培植的向上向好向优向美的土壤。只可惜,我了解这一点有点太晚了。”
亲戚感慨地说。
05
“看看其他人家的爸爸妈妈,我无脸批评我们的孩子。”
这是关注教育、践行教育的老友,昨晚发给我的感慨。
这位从事大学教育的老师,在关注跟踪不少出色孩子后,面对自己家里孩子的教育,近期得出了如此的结论:
我要管好我一个人。
老友肺腑之言。
是的。
再也没比“管好自己”更有用更有效的教育。
由于,它饱含着言行的自持,更传递着榜样的力量;它指出了教育的本质,也道出了家教的影响;它解释了家风的熏陶,也迸发出灵魂的光亮。
它告诫天下爸爸妈妈:
管教,是先自管,而后管人;家教,是先自教,而后教子;正能,是先正己,而后辐射后代。